眼科医院倡议全民参与科学预防近视守护视力健康共创光明未来
A-
A+
2025-07-27 13:36:36
49 评论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在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但前排的孩子仍不自觉地眯起眼睛,试图看清黑板上的字迹。这一幕已成为当代中国教室的常态。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50,高中生近视率接近80。2024年3月,第八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拉开帷幕,全国眼科医院正成为这场视力保卫战的核心力量。近视不仅是视力表上数字的变化,更是被拉长的眼轴对眼底组织不可逆的压迫——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首要病因。守护光明,从科学防控开始。

远视储备:近视防控的前哨站
儿童眼球的发育如同一场精密的长跑。3岁左右,儿童通常拥有约300度的远视储备,这是对抗近视的天然屏障。每年,这一储备会自然消耗50-100度,到7岁左右基本消失,视力达到1.0正常水平。当儿童过早消耗这份“储备金”——如小学一年级即耗尽远视储备——近视几乎成为必然结局。
眼科医院通过专业筛查绘制个体化发育地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强调,建立视觉健康档案并每学期2次视力检查是监测远视储备的关键。在公共卫生层面,将防控关口前移至学龄前儿童,通过定期屈光筛查、控制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等策略,使远视储备保持在年龄对应的安全区。这不仅是技术干预,更是对眼球发育规律的尊重。
户外活动:自然的近视抑制剂
当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学生因场地紧缺而减少户外活动时,近视率正悄然攀升。自然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效延缓眼轴增长;同时户外瞳孔缩小、景深增加,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是刚性需求,寄宿制幼儿园更需达到3小时。
眼科医院倡导“目浴阳光”的科学理念。北京同仁医院宋红欣教授指出:“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是被全球研究证实可延缓近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这不仅需要学校保障课间活动,更需家庭主导放学后及周末的户外时间——在自然光照下进行体育锻炼,既防控近视又强健体魄,实现“多病共防”。当孩子在阳光下追逐嬉戏,他们的眼底正构筑着抵御近视的天然防线。
中西医结合:传统智慧的现代赋能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针灸治疗室里的场景令人惊叹:细针刺入睛明、攒竹等穴位,通过调节眼部气血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特别指出,中医药在近视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推荐针灸、耳穴、中药熏药等中医技术。研究证实,这些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低度近视者的裸眼视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控方案。
现代医学技术同步突破。角膜塑形镜(OK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多焦软镜创造周边离焦效应,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则能抑制眼轴增长。2024版指南明确将这三种方法纳入标准防控手段,但强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当古老的经络学说与分子生物学在儿童眼底交汇,近视防控获得双重武器。
视觉健康档案:个性化防控的基石
在浙江某小学,校医正将学生新的眼轴测量数据录入电子档案系统。眼轴长度作为判断近视发展的金指标,其增长速率比单纯验光更能反映近视进展。要求小学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追踪”。眼科医院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精准判断近视发展阶段:前驱期、发展期、高度近视期或病理性近视期,实施分级干预。
个性化方案源于大数据支撑。当系统预警某学生眼轴年增长超0.4毫米(正常应小于0.2毫米),医生将启动强化干预:调整光学矫正方案、制定运动处方、甚至联合阿托品治疗。这种从群体防控到精准医学的转变,使近视管理从模糊走向清晰——正如档案中逐年绘制的视力曲线,每个拐点都预示着可干预的未来。
全民防控网络:从医院到社会的接力
2025年6月6日,第30个全国“爱眼日”将以“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为主题展开义诊。这背后是、学校、医疗机构、家庭、学生五方责任的系统整合:教育部门严控作业量,学校改善教室照明,家庭保障睡眠时间。上海等地试点“医校共同体”——医院承担科普,社区提供护理服务,学校落实防控措施。
技术创新正在打破资源壁垒。在吉林农村,学生佩戴智能手环记录用眼距离;北京专家通过5G网络分析县级医院上传的眼底图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湖南校园筛查出首例病理性近视。当眼科医生与教师在云端协作,当防蓝光膜商家让位于科普,一张覆盖城乡的视力保护网正在织就。
近视防治是一场关乎民族未来的持久战。随着《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发布,防控策略从“矫正为中心”转向“防控并举”,这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理念革新。眼科医院的角色正从视力修复者转变为健康守门人——当孩子们在视力筛查仪前睁大双眼,他们看到的不仅是镜片度数,更是一个需要共同守护的光明世界。
未来,当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近视遗传密码,当人工光环境能模拟户外日照效益,人类或将终告别近视困扰。但此刻,我们手中已有足够武器:远视储备监测的预警,每日两小时阳光的馈赠,中西医结合的技术合力。走出诊室,走进校园,走向阳光普照的大地——那里,每双清澈的眼睛都在等待被科学照亮。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