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3.6、超八成高中生近视的严峻形势下,近视防控已成为健康战略的重要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我国规模的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不仅是卫生健康委委管单位,更是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该中心凭借的医疗资源、技术创新和规范化诊疗体系,为近视的精准筛查、科学干预与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保障。...

在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3.6、超八成高中生近视的严峻形势下,近视防控已成为健康战略的重要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我国规模的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不仅是卫生健康委委管单位,更是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该中心凭借的医疗资源、技术创新和规范化诊疗体系,为近视的精准筛查、科学干预与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保障。

欢迎预约广州中山眼科医院近视检查专业团队个性化视力评估与预防建议

技术实力与硬件支撑

中山眼科中心的近视眼激光治疗科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LASIK)的单位,也是全球屈光手术量多的中心之一。科室配备的检查系统,如广角前节OCT、Sirius角膜地形图、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等20余种设备,可全面评估角膜形态、眼压、眼底及视觉质量。这些设备为近视成因分析、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毫米级精度的数据支持。

在手术领域,中心拥有3台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数量居国内前列),支持全飞秒(SMILE)、半飞秒(FS-LASIK)、ICL晶体植入等7类术式。针对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等复杂病例,还可开展个性化角膜切削术和交联术。所有医生均持有医学博士学位及激光设备上岗证,团队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奠定技术性。

儿童青少年防控体系

针对近视低龄化趋势,中心深度参与疾控局《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制定,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聚焦用眼环境优化(如家庭书桌光线调整、社区绿化);二级预防联合学校开展筛查预警;三级预防通过医学干预延缓近视进展。中心副主任医师丁小虎强调:“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预防的核心在于关口前移,尤其在远视储备异常阶段干预效果”。

创新移动筛查模式是另一亮点。中心自主研发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搭载验光仪、眼底相机等设备,10分钟内可完成九成眼病筛查。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分析数据并转诊高危患者。2024年,该车已覆盖全国28省108个城市,服务超15万群众,筛出屈光不正等患者10万余人,大幅提升偏远地区可及性。

个性化矫正方案

中心根据近视程度、角膜条件等提供分层治疗方案:

  • 激光手术:适用于中低度近视(1000度以下),全飞秒手术无角膜瓣移位风险,恢复快;半飞秒可联合角膜地形图引导实现个性化切削。
  • ICL晶体植入:针对1800度以内超高度近视,中心采用瑞士STARR公司晶体,生物相容性高且可逆。但需满足前房深度>2.8mm、角膜内皮细胞>2000个/mm²等条件,以规避青光眼或角膜水肿风险。
  • 术后管理同样严谨。患者需接受OQAS视觉质量分析及定期眼底跟踪,中心数据库显示,个性化方案使高度近视患者年进展度数平均降低50,并发症率小于0.1。

    专家团队与服务质量

    中心拥有超30名博导级专家,涵盖屈光、眼底、小儿眼病等亚专科。例如屈光科刘泉教授是国内开展ICL手术的专家;黄莉医生因“精准诊断与人性化沟通”获患者广泛好评,其门诊常细致解释角膜生物力学数据与手术选择的关联性。

    服务流程亦体现与人文关怀。实行全预约制(APP/微信/电话),分时就诊减少等待;检查费用透明(如角膜地形图200元、验光50元);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提供从检查、配镜到行为干预的一站式服务。患者反馈显示,专业解读与心理疏导显著缓解治疗焦虑

    科研创新与社会贡献

    作为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心持续推动技术下沉:

  • 开发智能手机眼底成像系统,通过3D打印配件将设备体积压缩至88mm×79mm,成本仅为传统设备的10,适用于社区筛查。
  • 联合蔡司公司建立视光人才培训基地,年培养专业验光师200余名,规范化验光流程覆盖屈光、眼表功能等12项指标。
  • 牵头“百年校庆·百城光明行”等公益项目,为农村及革命老区提供免费筛查,数据显示基层白内障检出率较城市高22,凸显资源下沉紧迫性。
  • 中山眼科中心通过“精准设备—分级防控—个性治疗—基层延伸”体系,构建了近视诊疗的闭环生态。其核心优势在于:以科研驱动技术革新(如5G巡诊车、便携眼底镜)、以数据优化决策(超10万例手术数据库)、以公益扩大覆盖(百城筛查网络)。

    未来挑战仍存:农村筛查覆盖率不足30、高度近视并发症管理需长期随访。中心院长林浩添提出“链接千万家”计划,拟通过大语言模型赋能远程诊疗,并深化阿托品滴眼液、周边离焦眼镜等延缓近视药物的真实世界研究。正如指南所强调:近视防控需家庭、学校、医疗机构协同——唯有让科学护眼成为全民行动,方能守护每一扇“心灵之窗”的清澈未来。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