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地区眼科诊疗领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高度近视专科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模式以及前沿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复杂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诊疗的标杆。科室依托华中专科声誉排名的综合实力,专注于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研究、精细化诊疗及终身眼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全周期解决方案。高度近视的危害...

在中南地区眼科诊疗领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高度近视专科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淀、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模式以及前沿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复杂高度近视及相关并发症诊疗的标杆。科室依托华中专科声誉排名的综合实力,专注于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研究、精细化诊疗及终身眼健康管理,为患者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全周期解决方案。

湘雅二医院高度近视专科全国专业治疗中心守护视力健康光明未来

高度近视的危害与诊疗挑战

高度近视(近视≥600度,眼轴≥26mm)不仅是屈光问题,更是一种可致盲的眼底疾病。随着眼轴异常增长,眼球壁组织持续拉伸,易引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变薄、黄斑裂孔等结构性病变。数据显示,我国高度近视患者超7000万,约10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高度近视,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湘雅二医院眼科姜文敏教授指出,高度近视的诊疗需突破两大难点:一是早期筛查不足,患者常因无症状忽视眼底检查;二是并发症多样,如视网膜脱离、黄斑新生血管等,需多学科协作。为此,科室建立了“高危人群-精准评估-终身随访”的三级防控体系,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眼底照相技术,5分钟内可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

科室打破传统单科诊疗局限,整合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屈光手术、小儿眼病五大亚专科资源,形成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例如:

  • 眼底病组(罗静教授团队):针对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新型自组装肽水凝胶(3E-OX)替代传统硅油,减少术后俯卧位负担,提升视网膜复位效果;
  • 白内障组(刘萍主任团队):针对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优选高次非球面人工晶体(如普诺特®A1UL28),通过波浪襻设计增强囊袋稳定性,补偿角膜像差,降低术后远视漂移风险。
  • 2024年,科室联合湖南眼底病专病联盟,将MDT模式下沉至190家基层医院,实现“基层筛查、上级诊断”的闭环管理。

    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

    针对不同阶段的高度近视患者,科室提供阶梯化手术方案:

    1. 角膜屈光手术:适用于中低度近视(≤1000度),采用全飞秒激光(18,000–22,000元)或个性化引导手术(20,000–25,000元),精度达微米级;

    2. ICL晶体植入术:针对超高度近视(≤1800度),费用28,000–35,000元,可逆且不切削角膜;

    3. 并发症手术:如玻璃体切割术(15,000–30,000元)治疗视网膜脱离,联合3E-OX水凝胶提升术后舒适度。

    肖满意教授强调:“高度近视手术需‘量眼’。例如,角膜薄者可选PRK表面切削;合并散光者需联合飞秒激光矫正;而视觉质量要求高的患者,双焦点晶体(如全视®)可同时解决老视问题。”

    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

    科室的科研优势聚焦于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精准诊断技术

  • 自组装肽水凝胶(3E-OX):李芸教授团队开发的可注射凝胶,模拟天然玻璃体光学性能,在兔模型中证实可缓慢降解,避免二次手术,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IF=10.5);
  • 眼内液检测平台:联合爱尔眼科发布的检测技术,通过房水、玻璃体液分析病原体及炎症因子,为疑难葡萄膜炎、感染性眼底病提供诊断依据;
  •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基于5G的远程眼底照相系统,2022年创下单日筛查500例的记录,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准确率达95。
  • 近三年,科室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在眼内药物递送系统、屈光晶体设计等领域获发明专利9项。

    终身眼健康管理策略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风险伴随终生,科室推出“三级随访制度”:

    1. 青少年防控:联合小儿眼病组开展近视进展,通过角膜塑形镜(OK镜,8,000–18,000元)延缓眼轴增长;

    2. 中青年干预:每半年监测眼底OCT,对黄斑裂孔前期患者行激光光凝术(1,500–3,000元/眼);

    3. 老年并发症管理:定期评估白内障进展,避免晶体混浊掩盖视网膜病变。

    罗静教授团队在澧县、慈利县的实践表明,坚持随访的患者并发症致盲率下降40。

    未来方向:从精准医疗到主动健康

    面对高度近视年轻化趋势,科室的未来布局围绕两大方向:

    1. 基因筛查与早期干预:探索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如COL1A1、ZNF644),建立风险模型,实现青春期前干预;

    2. 可穿戴设备与实时监测:研发智能隐形眼镜,动态监测眼压、视网膜氧饱和度,预警青光眼及缺氧性病变。

    “我们正从‘疾病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李芸教授表示,“未来目标是将高度近视致盲率降至1以下。”

    湘雅二医院高度近视专科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石、个性化手术为利器、科研转化为引擎,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防护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如3E-OX凝胶、MDT模式),更在于将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的普惠实践。随着精准医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科室有望引领高度近视诊疗从“被动复明”迈向“主动防盲”的新纪元,为全球眼科学提供“湘雅样本”。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