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具体内容
语言多义现象及歧义示例
  • 唐时汪伦邀请李白,信中“十里桃花”指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指酒店老板姓万,让李白产生误解。
  • 报刊标题:《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京城工地打工人》《销售女强人》《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
歧义考点及考查内容
  • 考点: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 考查内容: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病句类型及表现
  • 语言表达层面:
    • 语序不当:
      • 定义:句子中词语或短语排列顺序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影响句意表达。
      • 常见表现:状语位置不当(如“他只是去了商店”与“他去了只是商店”);定语位置错误(如“美丽的那个女孩”应为“那个美丽的女孩”);宾语与补语顺序混乱(如“他把书放在桌子昨天上”)。
      • 示例及分析:“他昨天只买了一本在书店里书”,状语“在书店里”位置错误,应改为“他昨天只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书”;“这是一个关于历史的有趣电影”,定语顺序不当,应改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关于历史的电影”。
      •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排列顺序通常是(领属性定语)+(时地定语)+(数量定语)+(限制性定语:动词、动词性短语)+(性状情态定语:形容词)+(性质定语:名词)+中心语。如“(①我们学校的②两位③有三十年教龄的④⑤语文)教师”;“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语序不当,应是“本市开展的(领属性的)历时三年的(时间词)次(数量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动词)工作”。
      • 多项状语顺序排列不当:排列顺序通常是时间状语+处所状语+情态或对象状语,即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时间状语;③处所状语;④范围副词作状语;⑤表情态的形容词作状语(应靠近中心语);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应和中心语紧连在一起)。
    • 搭配不当:
      • 主谓搭配不当:如“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应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 动宾搭配不当:如“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应删去“的生活”。
      • 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应把“季节”改为“地方”。
  • 结构层面:
    • 成分残缺:
      • 主语残缺:如“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应去掉“由于”或“为”。
      • 谓语残缺:如“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不学好语文,就不可能有条有理的思维能力和准确清楚的表达能力”,应加上“具有”。
      • 宾语残缺:如“近,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应加上“的价格”。
      • 介词残缺:如“我没有任何理由同我交往了十多年的好朋友分手”,应加上“与”。
    • 成分赘余:如“初秋的天气凉爽多了”无赘余问题;“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一个;“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删去“目前”。
    •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 句式杂糅: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应改为反问句“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或判断句“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 语句杂糅:如“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 意义层面:
    • 表意不明:
      • 指代不明:
        •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政策,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此”既可指代“嘴上说说”,又可指代“采取果断措施”;“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这”指代不明,可理解为“有偿新闻是极其错误的”或“有偿新闻受到批评是极其错误的”。
        • 人称代词指代不明:如“我来到这个厂不久,就发现张主任对自己的办公条件比较关心”,“自己”既可以指“我”,又可以指“张主任”,可改为“我”或“他自己”。
    • 不合逻辑:文档未详细举例。
汉字易错辨析
  • “一如既(继)往”:“既往”是“以往”的意思,应是“一如既往”。
  • “州、洲”:“州”是行政区划,如广州、杭州、扬州;“洲”是水中陆地或河流冲击形成的沙洲,如湖南橘子洲、珠江三角洲、株洲、亚洲、满洲里(俄语音译)。
  • “生、升”:“油然而生(升)”应是“油然而生”,“生”表示产生;“谈笑风生”“四海升平”;“海上生明月”的“生”比“升”更有气象和意境。
其他内容
  • 脑筋急转弯: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是“错”字。
  • 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子”或“一”。
  • 句子排序题目:有相关题目及答案,但未呈现题目具体内容,答案有“1、3 5 4 6 2 1”“2、3 1 4 2 5”“3、C”。
  • 往期精彩:提到三下语文多音字、易错音、形近字、同音字习题汇总,扩句、缩句、关联词、句式转换专项练习。
  • 正误判断:对一些选项进行正误判断,如“a项表意不清,没有说清楚是在哪个领域的探测;b项中‘全球7级’有误,是‘全球7级以上’;d项说法有误,‘张衡一号’不能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

术语解释:

  • 语序不当:句子中词语或短语的排列顺序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影响句子意思的准确表达。
  •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主宾搭配等不符合逻辑或语法要求的情况。
  • 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必要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成分。
  • 成分赘余:句子中出现多余的词语,造成语义重复。
  •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把两种不同的句式或语句混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和语气。
  • 表意不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存在多种理解的可能性。
  • 不合逻辑:句子在语义、逻辑关系上不符合常理。
  • 领属性定语:表示所属关系的定语,如“我们学校的”。
  • 时地定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定语,如“历时三年的”“全国的”。
  • 数量定语:表示数量的定语,如“两位”“次”。
  • 限制性定语:通常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对中心语起限制作用,如“有三十年教龄的”。
  • 性状情态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充当,描述中心语的性质或状态,如“”。
  • 性质定语:由名词充当,说明中心语的类别或性质,如“语文”。

2025年广州“变美”秘籍:医美医生大盘点,助“斑花”华丽逆袭!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