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医眼科名院精治近视守护明眸
A-
A+
2025-07-04 13:29:28
214 评论
南通市汇集了多家兼具中医传统与现代技术的中医眼科诊疗机构,其中南通市中医院眼科稳居区域龙头地位。该科室拥有13名专业人才(正高2名、副高3名),配备蔡司手术显微镜、眼力健超声乳化仪、海德堡OCT等设备,并建有层流手术室保障手术安全。科室带头人严汉银(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及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其团队形成了“中医特色突出、西医技术并重”的诊疗体系。

南通市人民医院眼科由曹鑫博士领衔,在近视手术领域尤为突出,年均屈光手术量增长超100。其优势在于精细化评估体系,严格筛选全飞秒、ICL晶体植入等手术适应症,强调“非必要不手术,适合才手术”的原则。
南通文慈眼科医院作为市临床特色专科,拥有70余人医疗团队及德国蔡司全飞秒设备,推行“眼健康管家服务”;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则聚焦儿童弱视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显著降低传统治疗的经济负担。这些机构共同构建了南通中医眼科“防治结合、中西互补”的医疗网络。
中医防治近视特色疗法
传统技艺的现代应用
中医认为近视(古称“能近怯远症”)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相关,需综合调理。南通中医眼科机构开发了系列特色疗法:
穴位刺激技术:通过按摩风池、睛明、太阳等穴位疏通经络。南通市中医院开展“经络调理联合中药熏蒸”,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
耳穴压豆疗法:南通四院中医馆选取肝、肾、眼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调节视神经功能。此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改善率达76(患者反馈)。
内服外治的综合干预
南通市中医医院推出“近视防控三部曲”:
1. 内服方剂:根据体质膏方,如补益肝肾的五子近视丸、安神明目的加味定志丸;
2. 外治技术:融合核桃灸、雷火灸温通眼络,配合运目法(眼球定向转动)、熨目法(热掌敷眼)提升裸眼视力;
3. 饮食调控:强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指导患者减少甜食摄入,避免脾胃湿热上扰目窍。
中西医结合近视矫正体系
精准评估与手术选择
南通机构建立了严格的近视矫正评估流程,涵盖三类筛查:
眼部评估:角膜厚度、形态学、眼底病变排查(如青光眼、黄斑变性);
全身评估:排除胶原蛋白病、糖尿病等禁忌症;
心理评估:确认患者手术动机,抑郁症或犹豫者不予手术。
基于评估结果个性化选择术式:
角膜条件优良者:推荐全飞秒(切口2-4mm,恢复快);
高度近视/角膜薄者:选择ICL晶体植入(不损伤角膜,可逆);
青少年防控: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日间摘镜)。
术后康复的中医优势
中医技术在术后恢复中作用显著:
干眼症缓解:南通市中医院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眼(菊花、密蒙花制剂),提升泪膜稳定性;
视疲劳管理:通州区中医院开发“眼保健操2.0版”,融入穴位按摩与眼球运动训练;
体质调理:针对术后气血耗伤,黄芪枸杞汤等膏方促进修复。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应用
早干预的社区实践
依托“江苏省儿童眼病防治中心”网络,南通推动中医防控技术下沉:
校园筛查:妇幼保健院眼科每年入校检测视力,建立屈光档案;
社区推广:在崇川区试点“运目操进课间”,结合耳穴压豆降低近视增长率;
家庭参与:发放《中医护眼手册》,指导家长运用熨目法、饮食疗法居家干预。
特色病种突破
针对儿童高发眼病,南通机构取得两项进展:
弱视治疗:老年康复医院采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缩短传统遮盖疗法周期(从12个月减至6-8个月);
假性近视逆转:中医院港闸分院用“针灸+中药离子透入”方案,假性近视逆转率超65(2024年数据)。
未来发展与挑战
科研创新方向
当前南通中医眼科面临两大科研命题:
技术标准化:需建立穴位按摩、中药方剂的量化指标体系(如按摩力度、用药浓度),提升疗效可重复性;
循证医学验证:如刘东光团队研发的弱视仪虽获百项专利,仍需大样本RCT研究证实远期效果。
人才与政策瓶颈
制约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
中西医结合人才缺口:既懂中医辨证又掌握激光手术的复合型医生不足(严汉银团队仅3名);
医保政策限制:耳穴压豆、膏方等特色疗法未纳入医保,影响推广。
对此,专家建议:建立“中医眼科重点实验室”整合院校资源,同时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入医保,让“治未病”理念惠及更多患者。
总结
南通中医眼科医院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核心,构建起融合传统中医技法与现代视光技术的立体防控体系。从儿童假性近视的耳穴干预,到高度近视的ICL手术联合术后中药调理,再到社区化的视力健康管理,彰显了“标本兼治、全程关护”的诊疗哲学。
面对近视年轻化、高度化的严峻趋势,未来需着力突破三大方向:强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以弥补技术断层;推动中医特色疗法纳入医保提升可及性;通过标准化研究实现“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唯有如此,才能让南通中医眼科从“区域特色”走向“全国示范”,为近视防控的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