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我国中医药资源富集的核心区域,在高度近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依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机构的专科力量,广州不仅将针灸、中药、耳穴贴压等传统疗法纳入近视防控体系,更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标准化。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广州的探索为延缓高度近视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广州作为我国中医药资源富集的核心区域,在高度近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依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机构的专科力量,广州不仅将针灸、中药、耳穴贴压等传统疗法纳入近视防控体系,更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的标准化。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广州的探索为延缓高度近视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广州高度近视针灸诊疗,羊城明眸重获清晰视界

中医诊疗理论体系

近视的病因认知与辨证分型

中医理论将高度近视归因于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用眼过度的双重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仲委教授指出:“目为肝之窍”,肝血亏虚会导致目失濡养;而“脾主肌肉”,睫状肌调节功能异常与脾胃虚弱相关。临床将高度近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虚气弱型及气血两亏型,分别采用滋肾养肝、健脾益气或气血双补的治法。例如,针对眼底存在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常用枸杞、桑葚子等药材制成的“补肾致远片”以保护视网膜功能;而对用眼过度伴消化不良的青少年,则选用党参、白术等组成的“健脾致远片”。

中西医诊断技术的融合

广州的医疗机构在传统辨证基础上,融合现代眼科检查技术提升诊疗精准度。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建立的中西医一体化防控体系,将免散瞳眼底照相、OCT等设备纳入常规检查。眼底血管作为人体可直接观察的血管,其状态能反映全身健康,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并发的高度近视患者尤为重要。黄仲委教授强调,对初诊疑似近视者需先进行医学验光,区分真性与假性近视,再制定个性化方案。

多维干预体系

针灸与经络刺激疗法

针灸是广州中医防控高度近视的核心手段之一。广东省中医院通过“眼针”“体针”“子午流注开穴法”等刺激睛明、攒竹、承泣等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但需注意,针灸对真性近视的疗效存在局限。黄仲委教授坦言:“针灸可短暂提高视力,但难以持久。因近视非视觉中枢疾病,停止治疗后效果易反弹”。该疗法更适用于混合性近视(含假性成分)患者,或作为延缓近视进展的辅助手段。

耳穴贴压与中药协同应用

耳穴贴压因其无创性成为儿童干预的重要方式。广州多家医院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部肝、脾、肾相关穴位,配合每日按压刺激经络。但需防范操作不当引发的感染风险,建议每周更换贴压位置。中药干预则以长期调理为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如“补肾致远片”)已应用40余年,药性平和且未见显著不良反应。患者需连续服药3个月后暂停1个月,形成周期性调理。

临床实践与效果

针对性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近视类型,广州医疗机构分层制定策略:

  • 假性及混合性近视:以耳穴贴压、中药离子导入为主,部分患者视力可提升;
  • 真性高度近视:在配镜或手术矫正基础上,采用中药延缓眼底病变发展。如广东省中医院庞龙团队提出的“三通三补”法,通过通络、通窍、通经与补肝、补肾、补脾改善视神经功能。
  • 疗效的客观评估

    临床数据显示,中医干预对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具有积极意义。海珠区中医院近5年对24,640余名学生实施中药穴位按摩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改善率达68;但对轴性近视,治疗目标为年均度数增长控制在50度以内。典型案例如一名16岁患者(近视200度),经中药调理与用眼管理后视力稳定;另一高度近视患者(800度)通过针灸联合中药,视力部分回升至200度,但需持续治疗维持效果。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主导的防控网络建设

    广州市卫健委将中医药纳入近视综合防控体系。2020年发布的《广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中的作用,制定中西医一体化方案”。目前全市已建成30余个中医治未病科室,社区医院开展青少年近视中医干预服务,形成“省-市-社区”三级防控网络。广州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2019年社会办中医机构达633家,医保定点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可及性。

    技术优化与循证研究挑战

    未来需突破三大方向:

    1. 疗效机制深化:当前针灸治疗高度近视的分子机制研究不足,需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针刺对巩膜重塑、视网膜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2. 标准化方案制定:借鉴《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建立针灸操作规范、穴位配伍及疗程标准;

    3. 跨学科技术整合:探索低强度脉冲刺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等复合疗法,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疗效模型。

    理性看待中医角色,强化全周期管理

    广州的实践表明,中医针灸与中药在高度近视防控中具有独特价值——尤其对假性近视的缓解、混合性近视的视力提升及延缓真性近视进展。需清醒认识到:中医不能逆转已延长的眼轴,其核心价值在于“防治结合”。未来需通过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干预窗口期及适用人群,推动针灸、中药与光学矫正、行为干预的深度协同。正如黄仲委教授所倡导的:“拉耳垂、转眼球”的日常保健,中医护眼的精髓在于将专业治疗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应对近视高发时代的优解。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