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家购物中心或打开手机推送,总能看到“植发特惠”“签约生发”的广告轰炸。2023年,当新生植发被曝拖欠工资、股东内讧、消费者集体投诉时,许多人恍然大悟:这家曾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行业标杆”,其控股股东陈国涛正是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陈氏家族的二代。一时间,“植发医院皆莆田系”的质疑甚嚣尘上。但真相是否如此简单?

莆田系植发真相:并非皆属营销陷阱,正规资质需明辨

莆田系植发的市场印象与争议

莆田系植发机构源于福建莆田东庄镇,以陈德良等“游医”为起点,通过电线杆广告和承包公立医院科室起家。这些机构普遍以低价营销和渠道下沉为核心策略:选址避开核心商圈以压低租金,使用成本更低的国产器械,甚至通过高密度种植技术(单位面积移植更多毛囊)压缩手术成本。其广告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密集投放,宣称“签约保障”“无痛微创”,瞄准对价格敏感的中低收入群体。

然而争议随之而来。过度营销与效果落差形成鲜明对比:多家媒体报道患者术后出现毛囊低、感染甚至二次脱发问题。新生植发暴雷后,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165条投诉,矛头直指效果不符、退款无门。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商业模式与医疗本质的冲突——一位从业者坦言:“一台植发手术需6-8小时,医生日负荷仅2台,但莆田系为摊薄营销成本,常要求医生超负荷操作或降低毛囊筛选标准”。

植发行业的资本版图与莆田角色

莆田系在植发领域的渗透确实深远。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通过上海美迪亚集团控制“新生植发”“海峡植发”等品牌;林氏家族则运营“南方植发”“曙光植发”。这些机构形成连锁化矩阵,如新生植发曾宣称覆盖北上广深等20余城,年流水近10亿。莆田资本更向上游延伸,如陈氏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美迪西(医药研发)、林氏家族入主的莎普爱思(眼药)均与植发产业链存在潜在协同。

非莆田系力量正在破局。以、盛、大麦植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主打中高端市场:将25-28营收投入医生培训,建立分级手术质控体系;盛则拒绝竞价排名,转而深耕术后养护服务以提高复购。公立医院亦成重要补充,如莆田市医院烧伤整形科、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科均提供植发服务,虽因政策限制宣传低调,但凭借医生资质和医保覆盖吸引信任型患者。

表:主要植发机构类型对比

| 类型 | 代表机构 | 经营特点 | 客均消费(元) |

||-|-

| 莆田系连锁 | 新生、曙光、青逸 | 低价营销、渠道下沉 | 15,000-25,000 |

| 专业植发集团 | 、盛、大麦 | 技术投入、医生培训、品牌建设 | 30,000-50,000 |

| 公立医院科室 | 各三甲医院整形科 | 医保覆盖、资质透明、限制营销 | 20,000-35,000 |

技术与营销的平衡难题

植发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医生产能的刚性约束。一台手术平均耗时6小时,即便全天无休,一名医生日完成量仅2台。莆田系依赖的“流量轰炸”模式在此遭遇瓶颈——当百度竞价ROI从1:5降至1:1.3时,高昂获客成本难以被有限手术量消化。新生植发的崩塌印证此悖论:据离职员工透露,其营销费用占比超40,远高于的28,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破局者选择技术替代与生态延伸。收购英国健发品牌史云逊,从手术向养固服务拓展,将单客价值提升3倍;科发源则开发AI植发机器人,将取发效率提高30。更关键的转变在于医生价值的重估:专业机构为主刀医生提供百万年薪及学术参与机会,而莆田系医生多依赖手术提成,导致过度医疗倾向。

行业乱象与信任危机

资质混战是核心乱象。中国合规植发医生仅约2000人,但大量美容院、工作室无证开展手术。莆田系在此灰色地带游走:新生植发被曝使用“影子医生”(持证者签名但实际由无资质人员操作),而咨询师常以“毛囊检测”为名夸大脱发等级,诱导患者增加移植数量。

监管滞后加剧信任赤字。目前植发行业仅有《毛发移植规范》团体标准,缺乏强制力。2023年某机构用生理盐水冒充生发剂收费万元,仅被定性为“消费欺诈”而非医疗事故。患者维权成本——一位在莆田系机构手术失败的李先生表示:“合同承诺毛囊95,但实际仅60,法院却以‘效果评估无标准’驳回诉讼”。

规范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技术标准化是基础。FUE(毛囊单位提取)已成主流,但器械精度、操作流程差异显著。参考土耳其卫生部对植发诊所的强制认证经验,中国需建立分级手术标准,如种植密度误差率、毛囊离体时间上限等硬指标。同时推广医生培养体系,如盛与医科院校合作“植发专科医师”课程,涵盖美学设计、显微操作等模块。

监管需穿透营销迷雾。可借鉴美国《MoCRA法案》,要求机构公开主刀医生执业信息、手术设备注册证号,并对“毛囊”等宣传语强制第三方核验。更紧迫的是建立透明定价机制,当前按毛囊计价(约8-12元/单位)易被操纵,可推动“按脱发等级打包定价”,如Ⅱ级脱发全包价2.5万元,避免术中加项。

植发医院并非皆属莆田系,但莆田资本确实凭借野蛮扩张一度主导市场。新生植发的崩塌揭示旧模式的终结:当医生产能撞上营销成本,当信息差被消费者觉醒瓦解,依赖竞价排名与渠道分成的时代已然式微。未来属于三类突围者:以为代表的技术派,以公立医院为依托的信任派,以及从养固服务切入的生态派。行业终局或将如爱尔眼科之于民营医疗——用标准化手术、透明化定价、专业化分工,让毛发医疗回归本质的尊严与价值。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