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50、高中生近视率突破80的严峻形势下,漳浦县依托专业医疗机构与公益项目联动,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免费近视筛查网络。2021年3月,漳浦县中医院率先成为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在县域落地的“公益筛查服务点”,标志着漳浦县系统性近视防控工程的启动。这一公益网络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基础视力检查与屈光建档服务,更通过医院-学校-社区的三方协作,推动近视防控从“治已病...

在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50、高中生近视率突破80的严峻形势下,漳浦县依托专业医疗机构与公益项目联动,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免费近视筛查网络。2021年3月,漳浦县中医院率先成为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在县域落地的“公益筛查服务点”,标志着漳浦县系统性近视防控工程的启动。这一公益网络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基础视力检查与屈光建档服务,更通过医院-学校-社区的三方协作,推动近视防控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为县域眼健康公共服务树立了新标杆。

漳浦医院公益视力检查活动 免费测近视惠民开启

公益筛查网络的全域覆盖

漳浦县公益近视筛查体系的建立,源于省级专业力量的深度介入。2020年11月,福建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委会(联盟)公益基地正式成立,联合全省26家医疗机构构建筛查网络。作为该网络在闽南地区的重要节点,漳浦县中医院于2021年3月揭牌公益筛查点,由福建省政协、卫健委、医务志愿者协会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专家团队共同支持。这一布局使漳浦成为漳州县域中早系统性开展儿童视力公益筛查的地区之一。

该筛查网络的服务内容持续深化。初期服务涵盖免费电脑验光、对数视力测试、眼压检测等基础项目,后续逐步纳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关键生物学参数测量。尤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低收入家庭学生,筛查点额外提供配镜补助及转诊绿色通道,有效缓解了“查而不治”的困境。据漳浦县中医院院长卓斌介绍,该院已建立完整的儿童眼健康屈光发育档案系统,并为全县青少年提供视力健康科普教育,形成预防-筛查-干预的闭环管理。

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升级

专业眼科医院的加入显著提升了筛查精准度。漳浦华厦眼科医院作为厦门眼科中心分院,配置了德国蔡司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日本拓普康OCT等主流设备,可开展眼轴动态监测等高精度检查——该项指标被证实是近视进展的核心依据,年增长超过0.20mm即提示需强化干预。该院与厦门总院实行专家资源共享,通过远程会诊使县域居民同步获得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赵堪兴等专家的诊疗方案。

技术创新驱动筛查流程优化。传统校园筛查多依赖视力表与便携验光仪,难以识别早期近视风险。而漳浦华厦等机构将角膜地形图、视觉质量分析仪等设备引入公益项目,结合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实现对视网膜离焦状态、调节功能的量化分析。这种基于生物力学特征的模型,使近视风险识别节点从“视力下降后”提前至“眼轴异常增长初期”,为角膜塑形镜(OK镜)或低浓度阿托品等防控手段的早期应用赢得关键窗口期。

多学科协作的规范化流程

标准化操作是数据可比性的基石。福建省疾控部门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明确要求筛查需包含裸眼视力、戴镜视力、非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等基础项目。漳浦各筛查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朱益华领衔的专委会定期开展操作培训,确保从漳浦县中医院到社区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均能规范执行仪器校准、数据采集与解读流程。

个性化干预方案依赖多学科协作。筛查发现的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会被转入漳浦华厦等医院的多学科诊疗路径。例如,斜视与小儿眼科团队负责视功能训练,屈光专科提供OK镜验配,中医科辅助针灸和中药贴敷调理。这种“筛查-分诊-专病管理”模式,使漳浦县在2021-2023年间实现中小学生近视增长率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据漳浦县教育局内部报告)。

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体系

政策考核机制强化主体责任。2023年教育部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纳入绩效考核,漳浦县据此建立卫健、教育、民政多部门协同机制:教育局组织校园筛查,卫健委提供医疗技术支持,民政局对接社会救助资源。公益筛查点还获得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的持续性支持,通过“光明行”等项目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眼镜及手术补助。

科普教育是防控网络的“软基建”。漳浦县筛查点联合学校开设“眼健康课堂”,制作近视防控动画、互动模型等教具,破解家长对近视矫正的认知误区。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视力矫正产品,东南眼科医院夏江胜副院长特别强调:“OK镜需在医疗监督下使用,非正规机构操作易导致角膜感染”。这些科普活动显著提升了家庭护眼意识——2024年漳浦县小学家长护眼知识问卷正确率较2021年上升41。

展望:从筛查网络到全民眼健康生态

漳浦县的实践表明,免费近视筛查服务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技术普惠,更在于构建了“早筛查、早预警、早干预”的公共健康防线。然而当前服务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农村偏远地区筛查覆盖率不足;二是高度近视并发症的长期跟踪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未来升级方向可从三方面突破:

1. 筛查项目拓展:将周边离焦检测、调节灵敏度评估等性指标纳入基础筛查包,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2. 行为监测干预:推广可穿戴光生物调节设备,实时监测用眼距离与户外活动时长,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提供个性化用眼行为指导;

3. 基层能力强化:依托华厦眼科“明日之星”医师培养计划,为县级医院培训具备视光学专长的全科医生,解决农村地区专业人力短缺问题。

当每一双孩童的眼睛都能被科学守护,漳浦的近视防控网络便超越了医疗服务的范畴,成为普惠型民生工程的典范。正如福建省近视防控专委会所倡导的:“让每个孩子拥有清晰视界的权利,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治共建”。这一愿景的实现,正始于每一次规范的视力筛查,每一份完整的屈光档案,和每一双被及时挽救的明眸。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