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医院儿童近视矫正中心专业方案科学预防助力孩子视力清晰
A-
A+
2025-06-28 18:18:31
93 评论
重庆地区小学生近视率高达50,部分学校高年级段甚至达60。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作为西南地区眼科诊疗的机构,依托重庆市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的核心平台,通过多学科协作、前沿技术整合及系统性防控策略,为儿童近视矫正提供了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团队
大坪医院眼科专科医院汇聚了多个亚专科的专家,形成“近视防控-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能力。叶剑教授领衔的团队涵盖白内障、屈光手术、小儿斜弱视等10个亚专科,医护技人员超230人,其中白继教授、鲜光军教授等专家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
团队创新性地将小儿眼科与视光医学深度融合。鲜光军教授主导的儿童眼病中心,针对斜弱视、先天性眼震等复杂病例,采用生物羊膜移植等微创技术,减少传统手术创伤;而白继教授团队则专注于角膜塑形镜(OK镜)的个性化验配,年手术量超2000例。这种协作模式确保从常规屈光矫正到疑难眼病的全覆盖,尤其为低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提供RGP镜片视觉重建方案,突破传统治疗瓶颈。
科学防控体系
大坪医院提出“预防优先,防控结合”的理念,建立动态视力健康档案系统。2011年成立重庆市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后,联合市教委对主城及区县2万余名学生进行视力普查,发现近视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且与户外活动时长呈负相关。
基于此,团队制定三级干预策略:
一级干预:推动“明亮一代人”校园计划,编写《爱眼护眼手册》,倡导课间强制户外活动,利用自然光照抑制眼轴增长;
二级干预:为近视边缘学生提供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调节灵敏度提升延缓近视进展;
三级干预:对已近视者角膜塑形镜、多焦RGP镜等光学干预方案,结合视功能康复训练,年服务配镜超2万副。
特色干预手段
角膜塑形镜(OK镜) 是防控进展性近视的核心技术。大坪医院验光中心由赵静、李秋凌等一级验光技师主导,依托角膜地形图、内皮细胞计数等精准检测,实现镜片的个性化设计。研究表明,规范佩戴OK镜可延缓近视增速50以上,尤其对9-13岁快速进展期儿童效果显著。
对于传统弱视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团队开发 “游戏化视觉训练” 系统。例如将弱视康复融入VR场景,患儿通过抓取虚拟金币刺激弱视眼视细胞发育。临床案例显示,一名7岁患儿经6个月训练,视力从0.3提升至0.8。这种模式突破机械训练局限,提升治疗依从性达70。
创新技术应用
大坪医院是国内引入 “全飞秒4.0-VISULYZE”AI平台的机构之一。该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手术数据,为青少年超高度近视(>1000度)患者生成个性化矫正参数,消除设备、操作者差异带来的误差,使术后视力精准度提升至98。
在复杂病例领域,团队展现出技术整合能力。曾有一例左严重不规则散光患儿(视力<0.1),传统方案需角膜移植。白继教授团队联合重庆大学数学系开发 “数模术” ,分解角膜散光后重叠激光光斑,二期再行地形图引导屈光矫正,终裸眼视力恢复至0.6,为首创术式。
公益与科研结合
作为军队医院,大坪医院践行 “军民融合” 理念。组织“防盲治盲健康普查医疗队”深入西藏昌都,为400余名藏族儿童筛查眼病,并为106名白内障患儿手术;在重庆本地开展“健康扶贫光明助困”,为500名贫困家庭儿童提供免费矫正。
科研聚焦临床痛点,近年在 “环境-遗传交互作用” 领域取得突破。叶剑团队发现城市学生近视率显著高于农村(相差约15),与户外活动不足直接相关;阚秋霞副主任则研究2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觉重建,探索RGP镜片对视觉通路发育的促进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SCI期刊。
成效与未来方向
大坪医院眼科通过“精准防控-技术创新-社会联动”三位一体模式,年服务青少年超28万人次,手术量达18000余台,位居西部前列。其核心价值在于:
1. 科学性:破除“近视治愈”伪命题(漆剑教授强调近视不可逆),建立以延缓进展、预防并发症为目标的分级体系;
2. 人文性:将儿童心理融入诊疗设计,如机器人验光仪、VR训练提升依从性;
3. 可持续性:公益覆盖藏渝多地,科研转化持续优化方案。
未来需突破两大方向:一是深化 “户外活动-光照强度-视网膜多巴胺” 机制研究,推动教育场景改造;二是扩大RGP在婴幼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编写《低龄儿童屈光干预指南》,填补空白。正如叶剑教授所言:“救治有限,预防无限”,儿童近视防控终需家庭、学校、医疗系统的共同响应。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